前面我們有一篇文章說到:打造一個數據團隊。如果根據 Enterprise Big Data Framework 的原文 來說,那是一個「大數據卓越中心」Big Data Center of Excellence 的概念。我常常說:書上的知識需要活用,如果不會活用,你在實踐上,必定遇到很多阻礙。比方說:很多老闆會認為,花錢去成立一個組織做一些可能還見不到效益的工作,他們會很「害怕」,你也很難突破老闆的「心防」。
書上寫道:建立「大數據卓越中心」有五大支柱,分別是團隊、實驗室、概念驗證、敏捷與收費。所以,我說,你不要只看表面的文字,要深入思考這些內涵意義。因此,前面的 那篇文章,就是我把五大支柱,用三段話簡單的描述出來,其實代表的意義就是:人、資源與價值呈現。
敏捷是什麼?很多人在談論這個議題。可是,我們要思考的是數據團隊的敏捷。敏捷,其實不是方法,它應該是一套價值觀與做事的原則。我們思考一下,當公司有一項業務問題丟出來給數據團隊進行分析與探討時,數據團隊也準備開始解決問題,可是,數據團隊是否已經感受到公司的急迫性?或是業務的快速變化?此時,你思考看看:公司的問題丟出來,你開始擬訂計畫準備解題,計畫可能會牽涉到成本、資源、時間進度,還有相關的範圍等。關鍵來了,上述的東西,你該如何進行計畫?有彈性嗎?此時,你需要回過頭來,並且環顧四週,你需要解題的目標是什麼?你要按部就班嗎?如果在解題的過程中,發生了問題?或是業務發生了變化?你該如何跟著調整呢?
敏捷的理論說到:需要改變團隊的態度,從計畫驅動改為價值驅動。解決問題的時間、成本與資源先固定,然後思考一下範圍與方向,馬上回頭調整,即刻與業務、團隊和高層溝通。此時,你有沒有發現:解決問題的時間、成本與資源先固定後,因為改變了方向與範圍,結果是不是更有可能被公司接受呢?
上述的是一個 理論,你也可以說是一個方法,你不 學習,根本不知道所為何物?可是,即使你知道了,你也不容易實踐。但是,我認為,如果你能夠放在心中,慢慢地去活用,我相信你就會是一位很棒的數據團隊的領導人。為什麼?業務變化是非常快速的,這點大家都知道,而數據分析卻是耗時且耗資源,如何進行融合?我再度強調,不論是資料科學家或是數據分析師,你的價值必須要發揮在企業的數據上,而不是寫你的程式而已。你能夠隨著企業價值快速變動,才能彰顯出你的價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