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談定位:數據分析與軟體工程

吳傑
May 4, 2022

--

網路的圖

最近總是接到一些令人尷尬的問題,例如:我沒有基礎,適合上課嗎?也例如:我不是理工科系,可以學習嗎?這是什麼問題啊!這些問題很不容易回答,因為站在「生意人」的角度,你們都會認為:答案是肯定的,因為生意人總是要賺你的錢!其實,我很想告訴你,我不是神仙,我不知道你是誰?你現在的工作是什麼?你的技能是什麼?你曾經學過什麼?你對於什麼感到興趣?你的人生方向是什麼?我一切都不知道!請問:你用一句話來問我,我該如何「猜到」你適不適合學習這門課程與參加這項國際認證考試呢?很抱歉,我只能幫你,想辦法,幫你找到你的 定位,最後的答案還是需要你自己去思考。

之前的文章,我提過山西商人的故事。在明清兩代,當時很多人想要從商,因此,他可能在私塾裡學會認字之後,就去當學徒,還要學習打算盤,學習記帳,操作相關的商業數據。雖然到最後,他不一定真正的成為大商人,可是他的一生,也確實因為他的方向、他的努力,加上他的學習,最後可能也穩穩當當的平安一生。現在的你,可能也是如此?數據分析師或是資料科學家本來就是本世紀最熱門的職業生涯,如果你真的有興趣?你該如何往前去走呢?台灣的教育向來重視一些「會不會」的技能,可是,你終將要思考的是你「能不能」擔任一個你喜歡的職位或是工作。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把歐洲的 Enterprise Big Data Framework 引入 台灣 的主要目的。他們的核心知識手冊可以 免費獲得,我也將這些書翻譯成為中文,你如果不讀書?你能怨誰呢?同時,我也寫了一本小小的電子書Google book 也有,可以幫你思考上述的問題。

其實,你有這樣的思想,不是你的問題。舉例來說,有人跟我說:想成為數據分析師,但是不想寫電腦程式。為什麼不可以!就請你活用相關的軟體工具,做出你的價值。那麼,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?因為台灣的教育總是專注在你「會不會」的技能訓練上,一旦你認為你「不會」的時候,你也聯想到你「不能」。可是,西方人不會這樣,他們總是想利用方法,利用團隊,來達到目標。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把歐洲的 Enterprise Big Data Framework 引入台灣,因為它要給你一套方法,讓你來練功。

可是,在此同時,我想要跟你說:「把自己的學習設限,其實不是明智的選擇」。一名優秀的數據分析師,他的目標一定是希望從數據中發現價值,如果你因為不想寫電腦程式而影響你的價值發現?這是很可惜的事情。你為什麼會排斥呢?或許你不喜歡「會不會」的技能訓練?或許你看不清楚相關的定位問題!我把看過的三項內容,寫出來給你參考看看。

第一,有一本書上提到,數據能力與軟體能力的不同:「雖然數據分析會牽涉到軟體,但它也需要一些可能不常見於程式設計師的技能。在軟體工程領域裡,依據要求寫出有效率、高品質的程式碼可能是最重要的能力。一般可能會用如程式碼的撰寫量,或是除錯數量等軟體工程的衡量標準,來評價團隊成員的表現。但在數據分析的領域,能夠妥善擬訂問題、快速建立解決方案原型、在面對結構不良的問題時能做出合理假設,設計出可代表良好投資的實驗,以及能夠分析結果等,是更為重要的。在建立資料科學團隊時,我們該尋找的是這些特質,而不是傳統軟體工程的專業能力。

第二,IBM 在某一本書內提到的一項大家都知道的趨勢:「機器學習演算法已經被擁有大量用戶群的開源社區所提供出來。因此,有更多的資源、框架和程式庫可以利用,使得開發程式的工作變得更容易。」

第三,美國政府問責署(GAO)是為美國國會提供審計、評估和調查服務,也是美國聯邦政府最高的審計與監督機構。最近有一篇文章點出一個問題:「要訓練和運行這個機器學習過程,需要大量數據集、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持續監控,以確保能力按預期運行」。這點已經非常不同於傳統的運作模式,為什麼呢?因為傳統的程式設計師是在設定好的靜態場景下運作。思考一下你看到的烏克蘭戰爭。

這三點很有意思的放在一起。第一點要說的是傳統的能力在改變。第二點要說的是改變已經發生,而且因為網路可以讓你工作更容易。第三點再不改變,可能戰爭都會輸掉了。所以,擺在您面前的是一個方向,就是一條道路,只有你自己行動才會知道結果。沒有行動,就一定是夢想。盡可能的學習各種技能,絕對是正確的方式,可是,關鍵是你要可以用出來!證明你有能力擔任數據分析師或是資料科學家,證明你有能力能把數據的價值找出來,並且會不斷的進步,這才是你真正需要思考的目標!

--

--

吳傑

耳順之年,致力推廣 Enterprise Big Data Framework & BCS AI certifications 於台灣。照片當然是數多年前的。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