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民資料科學家( citizen data scientist )的現象與趨勢

吳傑
Nov 18, 2021
網路的圖

公民資料科學家( citizen data scientist )其實就是一個名詞,就是一個人類創造出來的名詞。人類經常把各種現象與趨勢,進行某些結論之後,創新一個名詞。可是,不明究裡的人們,就常常把這些名詞拿來倒果為因。有很多時候,這些名詞就被商業化,拿來賣他們家的產品!大數據也好,資料科學也好,甚至數位轉型也好,不都是如此嗎?你真的看清楚其中的故事,然後找到自己的定位與方向嗎?

我們觀察過台灣的人力資源網站。許多公司透過這類的網站,進行人才的招募。我們利用簡單的關鍵字來搜尋,比方說:資料分析,或是 Data Analyst,每一次的抽樣,我們都發現有六千到七千筆職缺在徵才,即便在疫情期間,依舊熱絡。可是,如果利用資料科學當作關鍵字來搜尋,職缺從一千多降到六百多,然後最近才回到七百多。這其中的現象,其實令人莞爾。

就從上面的現象來看,台灣的企業對於分析的人才,應該是需求很高。為什麼呢?應該很容易理解,拍個腦袋來講:所有的企業都對於自身的數據有興趣,也都想要從中間尋求價值。這種價值,其實任何的商業行為都會想要!比方說,你想要知道明年的業績如何提升三成?也比方說,你想要知道投入多少廣告預算,才會有多少業績的提升?再比方說,夏天會有多少客戶成交,冬天又會有多少?這一切的一切,其實就是天天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!也可能就是你天天在奮鬥的工作內容。

回想一下傳統的數據分析的學習。很多時候,老師可能就交給你一些數據,然後教你使用一套軟體,或是一套程式語言,然後就開始作表作圖,然後就說是數據分析了。這是在學校常見的現象!等你進入社會工作之後,你就會發現,天啊,數據的獲取似乎沒那麼簡單,大數據時代又要在乎數據量旁大、數據產生超快、數據又有多樣性等等。有了數據之後,其中數據對不上、數據錯誤連篇、各單位之間的數據都有差距 … 這些都是家常便飯。你該怎麼辦?況且,老闆不會在乎你的分析不分析,老闆關心的是上面所寫的業務問題,就比方說:明年的業績如何提升三成?你的分析,真的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嗎?結論真的可以回答老闆的問題嗎?

「公民資料科學家」其實就是要突顯上面的需求。也就是說公司內的一般員工,他們利用數據分析的力量,做出影響他們工作績效的更好決策,比方說產品優化或客戶分析等等都是。為什麼是一般的員工呢?因為這就是一般的員工的工作內容,不是嗎?一般員工最接近自身的業務,最理解自身的業務,所缺乏的可能是分析過程中需要的專業技能,比方說:數學統計與資訊能力等等。因此,兩條路就出現了!第一,給一般員工適當的培訓,提升數據分析的能力。第二,企業內成立類似「大數據卓越中心」的組織來幫助一般員工。針對業務問題,逐步的練就組織的數據能力。

說的很簡單,可是也不容易做到。不過,看看前面我們說到的台灣企業趨勢。台灣企業確實是有大量的需求!所以,目標很明顯。先啟動開始練功,累積經驗的組織或是人們,將會逐步的提前獲取競爭力。只有考慮,沒有行動的,或是說很忙,一堆藉口的,永遠是原地踏步。所以,請不要幻想,也不要忽略,因為趨勢走得很快!看到名詞,它只是名詞,關鍵是:你要做什麼。

所以,為什麼歐洲會推出 企業大數據框架 Enterprise Big Data Framework,就是希望大家做這件事情時,有一個方法可以依循,產生有效與高效的結果。

--

--

吳傑

耳順之年,致力推廣 Enterprise Big Data Framework 於台灣。照片當然是數多年前的。呵。